查看原文
其他

Green Carbon创刊号正式发布!

Green Carbon Green Carbon 2024-04-15

Green Carbon创刊号封面

Volume1 Issue1,September 2023

Green Carbon(绿碳,ISSN 2950-1555)是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创办、与科爱集团联合出版的开放获取英文学术期刊,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2023年9月,Green Carbon创刊号首期12篇文章正式上线,包括1篇Editorial,4篇Review,5篇Research Article和2篇Pespective。全部论文均为开放获取,读者可免费阅读。 


EDITOTIAL

Green Carbon: Towards a greener world

绿碳——通往绿色未来

主编吕雪峰研究员和Valentin Valtchev研究员在文中介绍了在当前“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创办Green Carbon的初衷、期刊的定位以及期刊发展的愿景。Green Carbon将致力于打造绿色碳科学领域跨学科融合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共同体,为实现联合国提出“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气候行动”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Green Carbon: Towards A Greener World


通讯作者


吕雪峰 研究员

Green Carbon

主编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Valentin Valtchev 

研究员

Green Carbon

主编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1.

DOI: 10.1016/j.greenca.2023.06.001



REVIEW


Moorella thermoaceticaA promising cytochrome- and quinone-containing acetogenic bacterium as platform for a CO2-based bioeconomy

含细胞色素和醌的热醋穆尔氏菌:一个极具潜力的CO₂生物转化技术平台

产乙酸菌(Acetogenic bacteria)通过呼吸链,将以H2为电子供体固定CO2的放能反应与ATP合成偶联,实现自养生长的同时还能合成多种化学品。产乙酸菌中,嗜热菌热醋穆尔氏菌(Moorella thermoacetica)由于其代谢灵活性,极具工业应用潜力。法兰克福大学的Müller教授团队在Green Carbon创刊号上发表综述文章,就热醋穆尔氏菌的生理特性及其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Green Carbon创刊号│含细胞色素和醌的热醋穆尔氏菌:一个极具潜力的CO₂生物转化技术平台


通讯作者




Volker Müller 教授

Green Carbon

编委会成员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2-13.

DOI: 10.1016/j.greenca.2023.06.002



REVIEW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al effects

碳基纳米材料中热传输机制的物理模型研究

碳基纳米材料的热导率是一个具有重大科学和工程意义的物理参数。当把石墨烯或碳纳米管复合成具有纳米结构的块状材料时,其热导率会受到缺陷、弱界面连接和各项异性结构的强烈影响。爱荷华州立大学王信伟教授和深圳大学谢杨苏副教授在Green Carbon上发表综述文章,就碳基纳米材料中热传输机制的物理模型研究作了广泛和深刻的回顾和讨论,并对未来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Green Carbon 创刊号 | 爱荷华州立大学王信伟教授综述:碳基纳米材料中热传输机制的物理模型研究


通讯作者




王信伟 教授

Green Carbon

编委会成员

爱荷华州立大学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47-57.

DOI: 10.1016/j.greenca.2023.08.004




REVIEW

Opportunities of CO2-based biorefineries for production of fuels and chemicals“3G”时代的黑科技——微生物变CO₂为燃料

目前,全球81%以上的能源消耗依然依赖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得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生物炼制生产燃料和化学品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的一条有吸引力的途径。查尔姆斯理工大学Jens Nielsen院士和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在Green Carbon创刊号上发表综述文章,讨论如何设计基于CO2的微生物细胞工厂用于生产燃料和化学品,并阐述了推进第三代生物炼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Green Carbon创刊号 | Jens Nielsen院士与谭天伟院士综述:“3G”时代的黑科技——微生物变CO₂为燃料


通讯作者


谭天伟 院士

Green Carbon 

名誉主编

北京化工大学

Jens Nielsen 院士

Green Carbon

顾问委员会委员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75-84.

DOI: 10.1016/j.greenca.2023.09.002



REVIEW

Electroanalysis overview: Addressing the green credentials in the use of electroanalytical sensors

应对电分析传感器使用中的绿色资质问题

电分析传感器因其稳健性、高效性和高灵敏度,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疗生物标志物检测和法医学等领域。然而,由于产品的非可持续性和对精细化学品和原材料的依赖,传感器电极的生产和使用在环保方面引发了争议。曼彻斯特城市大学Craig E. Banks教授在Green Carbon创刊号上发表综述文章,详细阐述了电分析传感器使用中的绿色资质问题,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深入见解。


Green Carbon创刊号 |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Craig Banks教授综述:应对电分析传感器使用中的绿色资质问题


通讯作者




Craig E. Banks 教授

Green Carbon

顾问委员会委员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85-93.

DOI: 10.1016/j.greenca.2023.09.003




RESEARCH ARTICLE

Integration of Biological Synthesis & Chemical Catalysis: Bio-based Plasticizer trans-Aconitates合成生物技术推动新型生物基增塑剂反式乌头酸酯的开发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增塑剂是PVC产业加工领域所必需的重要改性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石油基邻苯类增塑剂,由于其生物毒性问题正被逐步限制使用;而改良型石油基增塑剂因缺乏环保潜力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性能需求;现有环保型生物基增塑剂相对安全环保,但难以实现广泛替代。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吕雪峰研究员和王庆刚研究员展开深入的生物-化工-材料多学科交叉合作,共同开发了一种基于反式乌头酸的新型生物基增塑剂,研究成果发表于Green Carbon创刊号上。


Green Carbon 创刊号 | 合成生物技术推动新型生物基增塑剂反式乌头酸酯的开发

通讯作者




吕雪峰 研究员

Green Carbon

主编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王庆刚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20-32.

DOI: 10.1016/j.greenca.2023.08.001



RESEARCH ARTICLE

Affinity-induced covalent protein-protein ligation via the SpyCatcher-SpyTag interaction亲和诱导的蛋白质邻近连接系统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与本古里安大学Edward A. Bayer教授研发团队近期开发了基于非共价互作模块Cohesin-Dockerin间的亲和作用以及共价交联模块SpyTag-SpyCatcher间的化学反应实现蛋白分子间近距离连接的系统。通过这一方法获得的蛋白结合复合物可耐受高温、表面活性剂SDS和尿素,同时保持相互作用模块组分的高亲和力和特异性。这种基于纤维小体的模块化蛋白复合物结构可以用于先进仿生分子机器的构建,也可应用于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


Green Carbon 创刊号 | 亲和诱导的蛋白质邻近连接系统


通讯作者





Edward A. Bayer 教授

Green Carbon

副主编

以色列维茨曼研究所

本古里安大学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33-42.

DOI: 10.1016/j.greenca.2023.07.001




RESEARCH ARTICLE

Nanofluidic osmotic power generation from CO2 with cellulose membranes发电—用纳流材料收集二氧化碳扩散产生的盐差能近年来盐差发电已成为国际上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相较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来说,盐差能对天气不敏感,不存在“削峰填谷”的需求,可作为一种稳定的补充能源。在现代工业中,废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无时无刻不在向空气扩散。如果把这些能量收集起来发电,就可变废为宝,创造经济效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青岛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团队在Green Carbon创刊号上发表研究文章,展示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排放的盐差发电方法。


Green Carbon 创刊号 | 江雷院士、高军研究员和刘学丽副教授:废气发电—用纳流材料收集二氧化碳扩散产生的盐差能


通讯作者


高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刘学丽  副教授

青岛大学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58-64.

DOI: 10.1016/j.greenca.2023.08.002



RESEARCH ARTICLE

Investigating formate tolerance mechanism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its application高甲酸盐浓度下的酿酒酵母耐受机制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危机的加剧,发展可持续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成为了迫切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刘子鹤教授领衔的团队在Green Carbon创刊号上发表研究文章。他们采用自适应实验室演化技术改善了酵母对甲酸盐的耐受性,并探索了潜在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对于未来高甲酸盐浓度下酿酒酵母的研究提供了平台。


Green Carbon 创刊号 | 谭天伟院士与刘子鹤教授最新研究成果:高甲酸盐浓度下的酿酒酵母耐受机制


通讯作者


谭天伟 院士

Green Carbon 

名誉主编

北京化工大学

刘子鹤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65-74.

DOI: 10.1016/j.greenca.2023.08.003



RESEARCH ARTICLE

Co-promoted Mo-carbide catalytic system for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of chemicals via co-processing of CO2 with ethane可持续化学品生产:用于乙烷与二氧化碳共炼的钴改性碳化钼基催化剂乙烯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基础石化产品,其生产工艺石油醚水蒸气裂解能耗大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开发可替代的乙烯生产工艺是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课题。一种可行的工艺是用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进行乙烷有氧脱氢,已知数种金属氧化物具有催化活性。Nikolay Nesterenko博士研究发现,负载在分子筛晶胚上的碳化钼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因此于Green Carbon创刊号上发表研究文章,通过钴改性,旨在进一步抑制碳化钼氧化,并探究钴改性带来的催化活性以及反应路径的变化。


Green Carbon创刊号 | Nesterenko博士:可持续化学品生产——用于乙烷与二氧化碳共炼的钴改性碳化钼基催化剂


通讯作者





Nikolay Nesterenko 博士

Green Carbon

编委会成员

瑞士苏尔寿公司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94-103.

DOI: 10.1016/j.greenca.2023.09.001




PERSPECTIVE

Turning light into electricity, biologically从生物光合,走向生物光伏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李寅研究员和朱华伟博士在Green Carbon创刊号上发表观点文章,文章回顾了光合生物跨膜电子传递的生理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讨论了近年来提高跨膜电子传递效率的不同策略,并展望了生物光伏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Green Carbon创刊号 | 从生物光合,走向生物光伏


通讯作者




李寅 研究员

Green Carbon

副主编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14-19.

DOI: 10.1016/j.greenca.2023.07.002





PERSPECTIVE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through ecological carbon sinks: A systems perspective通过生态碳汇实现碳中和

来自清华大学的徐明教授在Green Carbon创刊号上发表观点文章,从环境工程角度系统解读了生态碳汇的复杂性和互联性,并提出实现碳中和需要加强碳汇管理和保护、增加生态碳汇,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和可持续性。


Green Carbon创刊号 | 清华大学徐明教授:通过生态碳汇实现碳中和


通讯作者





徐明 教授

Green Carbon

编委会成员

清华大学

原文链接


Green Carbon, 2023, 1(1): 43-46.

DOI: 10.1016/j.greenca.2023.08.005






编辑:期刊中心

审核:期刊中心

//////////


关于

Green Carbon

1



Green Carbon(绿碳,ISSN 2950-1555)是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创办、与科爱集团联合出版的开放获取英文学术期刊,聚焦绿色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化石碳资源的绿色转化与利用、排放碳资源的固定与利用,以及多尺度碳循环的分析与管理等主题,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打造多学科融合的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期刊将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类文章、社论、简短通讯、观点和专题类文章。

官方网站


https://www.keaipublishing.com/en/journals/green-carbon/


联系方式


greencarbon@qibebt.ac.cn




欢迎访问期刊主页






扫码进入文章投稿






编辑部联系方式




邱翔  博士

电话:(0532)58261072;15640526517

邮箱:qiuxiang@qibebt.ac.cn;

greencarbon@qibebt.ac.cn

路帅敏 博士

电话:(0532)58261072;13210205278

邮箱:lusm@qibebt.ac.cn;

greencarbon@qibebt.ac.cn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189号,266101


长按关注

欢迎您的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